您的購物車

川流選書

地景本身是首抒情詩,航拍則承載了巨量資訊,層層堆疊地史的斷簡殘篇,緊緊咬合每個地方物質、能量、資訊與資本的流動。美的衝擊單純而深邃,知識的考掘則無有窮盡。我們反覆觀看臺灣,把已知事物化作文字,縫合未知連綴成篇,從而在整體上展現清晰的紋脈,日後不斷複寫以及重新發現。二〇一八年起,作家黃同弘與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合作,爬梳農航所典藏超過一百萬張的航拍影像,先後完成《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二書。二〇二一年十一月起,暖暖書屋與城鄉獨立書店接力合作,舉辦【地景的隱義——農航歷史影像巡迴展】。展覽分為兩輯:輯一「地景的刺點」展示農復會臺灣土地利用及..
NT 1,200
作者:李瑞宗出版社: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出版日期:2022/03/01太平山過去以森林木材資源繁榮地方,今日依舊以其秀麗連綿的山林風光,帶領國人走入更深一層的體驗。本書作者李瑞宗教授具有深厚植物學的專業,更曾參與眾多古道的闢建,為了撰寫本書,除了廣蒐文獻,拜訪太平山林場第一線伐木集材運材工人、林場沿線住民與眷屬,多次實地溯溪,勘察太平山荒跡淹沒的森林鐵路,攀爬陡坡,尋找土場至太平山舊日的軌道與索道,試圖拼出當年的狀況。以其敏銳的視角,感性的筆觸,相信本書必能對太平山過往歷史做更真實的陳述,讓大家了解這片山林更深刻、更感人的內涵。..
NT 550
作者|陳偉智,  汪俊彥,  曾文亮,  林文凱,  李衣雲,  呂紹理,  蔡慶同,  李育霖,  李承機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0/04/08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從1895至1945年的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臺灣一般習慣上也稱為「日本時代」。「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不僅存在於高階知識系譜的建構,同時也存在於一般大眾生活的日常活動..
NT 420
編者|何翠萍、尤瑪・達陸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9/04/30語言|繁體中文共作,指人類學家與在地社群「共」同合「作」,探討雙方共同關切的公共議題,分享、交流、乃至於衝撞彼此的知識體系,實現多元發聲、對話的追求。本書即是見證人類學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團體共作展示的一個紀錄。 2017年2月19日到4月19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與野桐工坊共同策劃「她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服飾與用具展」,這是臺灣公立博物館首次跳脫官方對官方借展模式,直接與民間團體一起籌謀規劃,帶原住民文物回部落展示。 從博物館到野桐工坊所在的象鼻..
NT 490
作者|詹素娟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9/04/29台灣的原住民,在語言文化、人群分布與網絡連結上,和太平洋海域上眾多島嶼一樣,都是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Lingustic Family)的一支。他們的祖先,大約在距今7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在台灣住居。他們分散在溪流下游到河口或海岸地區,建立小型聚落,並逐漸朝平原內部、淺山丘陵或東部地區移動,形成更廣泛的分布,慢慢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社會文化。 然而,當台灣以Formosa之名,捲入世界經濟體系,原住民作為本島主人的時代,便逐漸消逝,再也不能復返。 ..
NT 380
作者|官大偉  出版社|原住民族委員會  出版日期|2020/12/01本書探察「李崠山事件」經過,追索當地泰雅族人百年前所面臨的嚴峻處境,提供讀者知悉過往種種,如實呈現歷史的面貌,盡可能趨近真相,理解事件背後來自國家機器為了深入一向平和的森林,不惜對原住民族動用槍砲。 ..
NT 250
作者|傅琪貽(藤井志津枝)  出版社|原住民族委員會  出版日期|2020/12/01 本書得力於口述相傳的大豹社抗戰血淚與家園流亡史,除了日方文獻以外,得以從大豹社的角度與觀點還原大豹社事件始末,提供後人重新理解這一段史實的文本。畢竟「大豹社事件」不是過去式,而是族人後代正在進行中的重大議題。..
NT 250
作者|Sudu Tada  出版社|使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4/20本書記載台灣原住民各族群智慧語錄,透過祖先流傳的故事,讓讀者得以吸收其中蘊涵的深層的意義與價值,這都是我們先輩的智慧結晶,因此它不僅反映了族群生命的豐富內涵,更啟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引導。..
NT 250
作者|林志興  譯者|文魯彬繪者|陳建年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6/08/24 卑南族知多少? • 女子喜歡戴鮮花編織的花冠,送給心儀男子檳榔袋 • 為什麼開往台東的火車稱為普悠瑪號? • 金曲獎歌手張惠妹、陳建年、紀曉君都是卑南族 • 斯巴達式的會所制度讓人口稀少的卑南族得以生存 • 卑南遺址所在地的卑南文化公園是一級古蹟,主要文物典藏於史前文化博物館 • 各種祭典串起文化傳承:猴祭、大獵祭、除草祭、海祭 原住民尊重生命與天地的傳統,是綠色矽島台灣美妙的「原」..
NT 400
作者|井上伊之助  譯者|石井玲子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6/07/13 台灣原住民醫療與宣教之父——井上伊之助的台灣山地探查紀行日治時期台灣原住民之歷史、文化、生活實況珍貴一手紀錄「愛你的仇敵!」用愛報父仇的敦厚人格者與台灣山林之愛 井上伊之助,一位執著於獻身服事原住民的傳道者,用他的一生來編織上帝之愛,溫暖他牧養的羊群,雖然他的父親被害於台灣山區,而他卻立志進入深山,以「基督之愛」的福音,引領原住民看見上帝的護佑、仁慈與愛。 《台灣山地傳道記》一書,就是井上伊之助根據其在台灣原住民當中行醫傳道的經驗與踏查所寫成的..
NT 400
作者|田哲益  出版社|臺原  出版日期|1999/06/15 原住民文化在整個台灣社會現代化中遭逢激烈的文化變遷,也各自接受了近代化的洗禮,造成傳統生活面貌的喪失。近幾年來,教育部調整課程標準,在國中小的教學活動中,注入了更多的鄉土課程,學生得以明瞭生長地方的史地特色和社會資源:原住民族的生活多采多姿,文化別具特色,讓我們有幸在進一步認識中多加尊重和發揮彼此的關懷之情!..
NT 300
作者|黃光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03 長期受日本殖民與知識份子將西方文化崇尚化,被殖民的台灣人,是否錯亂了民族情結與自我認同? 你無法想像:• 為何有5千個台灣知識菁英要跑去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其中竟有1千個是醫生?• 為何抗戰勝利後,大後方竟比汪精衛政府統治的地區還落後,成為國民黨在大陸全面潰敗的主因之一?• 為何蔡英文執政後在琉球樹立的「台灣之碑」,是刻意扭曲歷史,是屈辱台灣的表現? 日本之覬覦台灣,為期甚早。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路線擘劃藍圖,便已經將「北割滿洲之地,南收台灣、呂宋諸島」列為國家目..
NT 380
顯示 1 - 12 / 86 (共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