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思駿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9/06/25那些「既不是古蹟也不是設計師作品」的尋常住屋,是承載我們生活與記憶的容器……在台灣常有人提倡向國外城市景觀看齊的「城市美學」,我一直想問,所謂「美學」到底是誰(定義)的美學?只有巴黎、倫敦那種西洋古典的美才可稱作美?紐約現代化高樓的群體樣貌稱作美?還是一定要高科技整齊劃一的城市樣貌才可稱作美?我並不是要鼓吹台灣城市的現況非常完美,而是希望在否定自己以前,我們可以先理解自身城市的特質和國外城市的差異,並且透過一種由內而外的方式,關懷我們自己的居住環境與這片土地。 先理解,再批評,並..
NT 350
作者|林君安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8/11/23為什麼台北有這麼多長得很像的公寓,都是同年代蓋的嗎?「步登公寓」是指四、五層的無電梯集合住宅,源自一九二○年代的現代主義社會住宅,其中的雙拼梯間型後來也大量出現於台北,多數建於六〇至七〇年代,成為最普遍的都市住宅。本書不僅回顧了「公寓如何被生產」,也是對「公寓為何」的提問。我們以「步登公寓」一詞,使台灣此種公寓類型被理解為一種國際式樣、現代住宅類型的在地版本──台北步登公寓是原生於台北,並與其他國家的步登公寓都有所關連的住宅建築。 公寓至今仍是台北最常見的住宅形式,其價值不在於形..
NT 420
作者|建築大叔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9/09/10本書收錄建築大叔持續在這五年間在網路發表的單篇漫畫與各地展覽展出的短篇漫畫,第一話的建築大叔散步筆記,主要針對城市、建築與都市景觀等不同面向進行不定時的觀察、記錄與設計發想。第二話的深水埗劇場,同時以Macro與Micro的角度,透過一種消失中的在地文化與都市的關係,討論集體與密度、記憶與娛樂、非正式與多樣性、個體與創造力等議題。第三話的家與店,以生活尺度與家庭記憶的角度,描述家庭產業如何影響著其他的家庭成員,討論透天厝或街屋、居住與生活、更新與懷舊等議題。第四話的填滿的空白,則討論都市..
NT 480
作者|林宛蓁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9/12/13 人眼在時速40公里的行車中會產生47公分的動態模糊,這讓當代的都市移動經驗只剩下起點與終點;若回到時速5公里以下、以步行為主的年代,建築的意義對我們會有什麼不同? 高雄,臺灣第一大港,是一座從無到有、填海造陸的人造城市。港邊現代化的城鎮哈瑪星伴隨打狗港一期築港工程於1908年出現,一開始就是鐵道連結港口、港口連結世界,為了島嶼貿易運輸而生。二十世紀初開港後所出現的商行民宅,既不是從漢人傳統演化而來,也不是純然移植日本、西方形式,而是綜合都市計畫、機能使用、文化影響所出現的獨一無..
NT 420